跳转至

写在问求之前

背景声明/利益相关

此页面的作者是 2021 级匡亚明学院计算机方向的学生,高中阶段参加过 OI。

适用性警告

本文是一篇鸡汤文,大部分是作者的一些碎碎念/心里话,并含有少许学业建议,请谨慎阅读。

问求迷思

《问题求解》是一门什么样的课?

我相信很多同学都或多或少的想过这一点。毕竟这是一门持续四个学期,20 个学分的大课程。更别提匡院来的同学还面临着分流的抉择,而在前辈口中,《问题求解》就是计算机方向「劝退」的核心。而这一劝退核心的核心,又往往被指为程设部分。

《问题求解》上有着太多的刻板印象了,在许多人眼里这是门单纯「劝退」的课程。事实上,计拔/匡计培养方案上有许多课,都有着类似的遭遇。比如 ICS/OS。

对《问题求解》以及后续课程的迷思,也许都可以总结为一个问题:如果选择了学习计算机,未来四年我们将经历什么,将去向何方?若作为零基础的同学选择学习计算机,恐怕会更加焦虑,「菜是原罪」的利剑仿佛悬在头顶上空。

菜真是原罪吗?零基础就不能学计算机吗?

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哪个大牛不是从小白一路走来?CSDiy Wiki 的作者也曾像最差劲的小白一样在编程中磕磕绊绊。

《三体》中有一段“名言”,或可回答这个问题:弱小和无知,并不是生存的障碍,傲慢才是。菜不是原罪,眼高手低,不愿学习解决问题才是原罪。《问题求解》和后续许多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,就是培养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只有学会了如何自主解决问题,才能真正入门计算机领域。

顾名思义:《问题求解》是一门教会大家解决问题的课程。

我身边有一位同学,他修读了《问题求解》但最终没有选择分流进入计算机方向,但他得知我将担任 2023 级问题求解助教时仍感叹道:《问题求解》教会了我 CS 中解决问题的智慧。

我是匡院零基础的同学,怎样才能在问求中生存下来?

始终记住一点:《问题求解》是为计算机拔尖班设计的荣誉课程。你的能力和觉悟必须配得上这一点。这里的能力并不一定是说你现在具有多少计算机基础,而是你具有上述的主动解决问题的精神的程度。

我们会尽一切努力让问求变得更好入门,但不意味着我们彻底搬除课程的门槛。还是那句话,只要你肯花功夫,用心地学会解决问题,一切都会好起来的。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真心热爱计算机学科。升官发财,请往他处;贪生怕死,莫入此门。如果只是听说计算机专业好就业来的,请选择其他方向。

虽然我学过 OI,但是我身边的朋友绝大部分是零基础的。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最终生存了下来,更有相当一部分最终得到了相应的训练,成为了真正合格的 CS 人。

如果你实在感到迷惘、困惑,可以在 Office Hour 同我们聊聊。

最后,作为一个学业上的小建议,你可以选修《程序设计基础》,这有两点明显的好处:

  • 其一,你可以进入一个较为循序渐进的,以零为起点教学编程基础的环境中,方便你跟上问求的程序设计教学(尽管《程序设计基础》的课程设计并不一定科学)。

  • 其二,按照匡院的方向分流政策,选修《程序设计基础》方便你将来放弃计算机方向。即使你最终留在计算机方向,也能多出 3 个选修学分,减轻后续选修学分压力。

进入计算机世界

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俨然已是世界秩序的一个固有组成部分。

从大语言模型、自动驾驶、分布式计算等前沿概念,再到操作系统,移动应用,搜索引擎,人脸识别这些已经融入我们生活中的技术,理解这些它们的原理、机制,就是把握了我们这个社会的现在与未来。

在未来四年课程的学习中,你将体验到 jyy、yzh、etone 等南大优秀人物打磨出的精品课程,并在其中通过一次次的造轮子,一回回的冥思苦想,逐渐对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」的方方面面形成高屋建瓴的体会。当然,在计算机领域中,你最好的老师永远是你自己

在此期间,《问题求解》也不会缺席,尤其是我们程设部分。在四学期的程设部分中,你将从程序设计基础、高级程序设计最终走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,并体验高级算法在真实、复杂中的程序设计的运用。同时,你也能体验一把 OI/XCPC 式的算法与数据结构的 OJ,甚至加入校队,为学校争得荣誉(如果原来就是大佬请务必直接加入校队)。在完成课程后,也许你还会像我们一样拿过接力棒,继续让问题求解程设部分的明天变得更好。 (广告)

现代计算机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,是技术登峰造极的产物。历史上从未有哪个时代像现在这个由计算机技术赋能的时代一样,令普通人也能够有能力用技术改变世界,编写不朽的传奇

我相信,跨越层层艰辛来到大学求学的你,也一定怀有这样朴素而热诚的志向。无论是站在理论前沿,探索未知,创造新知,成为一个计算机科学家,还是踏实学习技术,打牢理论基础用自己对计算机技术的理解重塑整个世界。即使不免平凡,也要留下自己的印迹。

竺老两问

「到大学来做什么?」

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?」

——竺可桢

这两个问题正是一体两面: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,在大学里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。未来四年,无论如何都将彻底改变你的一生。大家刚刚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,处在这样又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上,更应细细思量这两个灵魂拷问。

希望你是抱着一颗用计算机技术改变世界的心,或是怀着成为计算机科学家的志向进入计拔/匡计的。在未来几年的求学路上,也希望你能时时记住自己踏入计算机领域求学的初心。在毕业时,能对得起毕业证上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」和「南京大学」这两个词组。

来自 jyy

「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人,从小就被不由自主地教导用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得到,经常会忘记我们究竟要的是什么。我承认我完美主义,但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一份求知的渴望和对真理的向往,"大学"的灵魂也就在于超越世俗,超越时代的纯真和理想 —— 我们不是要讨好企业的毕业生,而是要寻找改变世界的力量。」

——蒋炎岩

合理规划时间

被热血冲昏了头?记住,过犹不及。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,以有涯随无涯,殆矣!

除非你能做到「焚膏油以继晷,恒兀兀以穷年」,否则就别想着「贪多务得,细大不捐」了。

合理规划时间,把你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。这也是 UNIX 哲学的一部分。

路漫漫其修远兮。前路漫长,可能遇到的挫败,需要经历的试炼更是不可计数。深夜 Debug 毫无头绪,只能面对微微发光的电脑屏幕时;努力许久,仍在重要的考试失利,前功尽弃时;面对自身能力和期许之间的落差,不知前路在何方时,我都每每回想起母校高中学长当年引用的 WJMZBMR 的一段话:

自己选择的路,哪怕跪着也要走完。

对于 OI/XCPCer 犹是,而对于我们这些投身 CS 的人亦然。

光阴似箭,岁月如梭。遥想第一次上问求的网课,犹在昨日。而笔者写下这些话时,也已是一个在为前途迷茫的大三学生。此页寥寥数语,不过是过去两年在问求也好,在整个大学生活也好,留下的诸多遗憾与感慨。此文「写在问求之前」,更是写在你们本科学习生涯的画卷展开之前。

希望在数年后的今天,大家无论留学/保研/就业,都能够在自己的热爱 & 专长的领域发光发热。

言尽于此,希望在未来的求索道路上能与大家共勉!